【中华家训·廉正篇】子若贤能 何必积金满堂
添加时间: 2015-08-19
【中华家训•廉正篇】子若贤能 何必积金满堂
【原文】
夫生生之资①,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②矣。使其子孙果贤耶,岂蔬粝③布褐④不能自营,至死于道路乎?若其不贤耶,虽积金满堂,奚益哉?多藏以遗子孙,吾见其愚之甚也。
——〔宋〕司马光《家范》卷二《治家·祖》
【注释】
① 生生之资:生活必需品。前一个“生”是动词,后一个“生”是名词。
② 累:累赘。
③ 蔬粝:粗食。
④ 褐:兽毛或粗麻粗布制成的短衣。古时为贫穷人所穿。
【译文】
生活生计,钱财物资,固然是生存所必需的,但是也不要贪多。财物太多了,就会成为拖累。如果子孙后世确实贤能,怎么会连粗茶淡饭、布衣粗麻都解决不了,以至于因饥寒死于路旁呢?如果子孙无能,即使金满堂、银满屋,也没有什么好处。祖辈们将积累下来的财富,留给子孙后代,我觉得是非常愚蠢的。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朝进龙图阁直学士,判吏部流内铨。立志编纂《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通志》8卷上进。英宗命设局续修。神宗时赐名《资治通鉴》。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为相8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评析】
《家范》并非司马光偶然所撰。他家家法非常严明。父亲司马池,官任天章阁待制,为人正直清廉,对司马光有深刻的影响。司马光忠信孝友,正直恭俭,居处有规,行动有礼。他真诚待人,自少至老,未尝胡言乱语。儿子司马康,自幼端谨,不妄言笑,为人正直,口不言财,侍奉父母非常孝顺。司马光一家三代之所以名扬青史,与良好的家风、家教是分不开的。
本则家训说明了一个道理:积聚财富留给子孙,并不能使子孙世代富有,反而容易养成子孙骄奢恶习,甚至危及自身。因此,司马光不仅自己为官不聚财,死后屋子里也“床箦萧然”。他还在家训里将不以钱财遗子孙,而必须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的道理教诫后代。所以他的后辈们能够继承家风,以清廉自守。
(摘自《中华家训精编100则》,第137-139页,方志出版社2015年5月版)
版权所有© 2021 方志出版社主办
总编室:(010)87791540
京ICP备2021006438号
发行中心:(010)671105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九号(国家方志馆)4层
fzph.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