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技术长新,出版长兴

添加时间:    2015-10-19

    徐平

   出版是知识的积累、智慧的沉淀、文化的传承,出版的人文属性并非与科技发展相悖。从出版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技术和载体的每一次创新,都会成就出版的飞跃。从结绳而治到甲骨卜辞、钟鼎铭文,从简牍、缣帛到纸书,从手工抄写到雕版印刷,从活字印刷到套版印刷,从铅字排印到激光照排,无一不是技术和载体的创新。它们推动着出版业的变革与发展,并将出版业推向一个新的台阶。一部出版发展史,俨然也是一部出版技术变革史。

  当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出版由印刷复制时代迈向数字网络时代。但数字出版的前路一片未知,程途更是曲折难行,出版人是否应该因此而怀疑或放弃对它的探求呢?历史的经验表明,技术由兴起过渡到成熟,是时光漫长的渐变过程。数字出版的发展成熟也必然是渐变式的,许多尝试都只是过渡。但唯有尝试,才有可能走向成熟。

  在采访中,受访者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无论站在何种角度、何方立场来发表见解,都能达成一致共识:内容与技术必须融合。

  内容与技术的融合,不是两者简单相加。纸质的内容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后,搬到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绝非都是好的数字出版产品。融合必须是利用先进的技术优化出版流程,提升内容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时效,实现内容与技术的相互支撑、内容与渠道的有机结合,使数字出版产品立体化传播、多样化呈现、多渠道推送。

  内容与技术的融合,也绝非哪一方能够独揽。传统的出版人多为文科专业出身,跨过专业领域去研发技术,显然不符合现实。技术研发商向内容生产领域开疆拓土,不顾版权而恣意践踏,对数字出版的良性发展也绝非有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内容生产者选择与先进技术研发商平等合作才是可行之道。

  内容与技术的融合,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数字出版消费人群已经出现,随着数字原住民的长大,未来的数字化消费群体还会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而生产优质数字出版物的复合型人才却较为缺乏。出版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业界和学界应加强合作,共同探讨如何培养横跨文理分界线的数字出版、数字传播人才。

  纸媒式微,传播还要继续,理想还需前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生存还是毁灭?融合已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方是长兴之道。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版权所有© 2021 方志出版社主办

总编室:(010)87791540
京ICP备2021006438号

发行中心:(010)671105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九号(国家方志馆)4层
fzph.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