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瑜



 第一次接触志书,是20多年前,因为组织上要核查父亲最初参加工作的单位性质,父亲让远在河南老家的叔叔帮忙查找当地县志,县志邮寄过来,上面清楚地记录了该单位是中国共产党当年在老区建立,确定了父亲1943年参加革命的事实。第一次知道,志书的作用,可以还原历史。

 再次接触志书,是10多年前,因为先生研究历史,他经常全国各地的去查找资料,而志书是其中重要的资料来源。我的家里,有一个房间三面是书架,里面志书占了大部分。

 从未想到,有一天我会真正地与志书结缘。2007年,我告别了挚爱的媒体工作,开始了出版社工作生涯。那时候,我对出版社一无所知,想着只要不离开我喜欢的文字工作,在哪里工作都一样。然而,30多岁,职业生涯重新开始,心中依然充满了忐忑。

 方志出版社以出版志书和年鉴见长,编辑每天要看大量的文字,而这些文字包含着各个领域的术语、历史、数字罗列,编辑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不断地知识更新。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005年6月出版)中“下工夫”,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年6月出版)中“下功夫”,说的是一个词,用的字不相同。如果没能及时地更新知识点,就会不经意的犯错误,而这对编辑工作是致命的。

 每一年,我至少要审读十本志书或年鉴。我常想:这些东西承载着历史,如果我们有一点疏忽,后人就会在错误的基础上领会知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或许心理素质不够强,偶尔会在梦中惊醒,然后回忆半天,是不是哪本书该交稿没有交?是不是上一部书有一个知识点错改了?

 我和朋友说,我们编辑的每一本书都像自己的孩子,希望他是优秀的、健康的。我们在孕育时(审稿时),期待(希望快些看完)、难耐(生涩的数据,看得脑袋发胀)、忐忑不安(唯恐不经意错改、漏改,百密也会疏一漏);出生后(书出版了),激动(自己编辑的成果,所以高兴)、紧张(害怕里面有瑕疵)、些许惶恐(总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贝多芬有一段名言:“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我想,努力工作的过程就是我们获得果实的机会吧。为了不负编辑这个工作,我从来不敢懈怠,每天努力地充实着自己,多读、多听、多看。只要自己走的每一步都认真、坚定,有一天回首往事,终不会负疚。人这一辈子,爱好与工作能够结合,是一件何其幸运的事情。为了家庭,离开媒体,曾经让我很失落。今天,依然能够做着自己喜爱的文字工作,对我而言,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感谢命运与选择,为了这份缘分,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努力。也愿我们共同的家园——方志出版社,明天会更好!


2015-12-25

上一篇:

下一篇:

志缘

添加时间:

fzph.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