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 珺



 独立小院,看似神秘,松松白雪,月光如水……雪后的北京,一切都是那么清爽、平和。刚刚结束一天工作,一个人走过方志馆的蜿蜒小路,丝丝冷风不住地流转在我身边,我感到了沁人心脾的清凉,忆起了段段往事!

 12年前的一天,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来到方志出版社报到,面对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忙碌的李社长、和蔼的周总编、美丽的陈副总编、文艺的李主任、严厉的吴老师……还有一群可爱的70后哥哥姐姐。作为当时社内仅有的两个80后之一,当年被作者尊称为“老师”的时候,还一脸稚气,谦让未遑。

 进社后从总编室岗位做起,通过部门负责人的悉心指导,很快就熟悉了出版社的运作流程,第二年就考取了出版专业初级资格。

 后来转入编辑岗,从综合编辑部起步,通过史志编辑部的历练,到现在的大项目工作室的负责人,一步一个脚印,出版的每一部图书都是用心之作。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华山镇志》项目的出版工作。

 这个项目是由北京市平谷区史志办老主任刘仕仲牵线,与大华山镇政府宣传部马俸舸部长联系的项目。这部志书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全程操作的镇级志书,也是北京市首部公开出版的乡镇级地方志书。

 该书的主编是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华山村的党支部副书记王进才,他不是专业的志书编纂人员,仅凭着“利用手中的笔、心中的情去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家乡的人和事”的热情和执着,带领其他11位大华山本地村民历时5载,数易其稿,在平谷区党史区志办的帮助下,形成了24章,100余万字的镇志稿。

 面对作者的期盼,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本书的责任编辑,只有锦上添花,不可敷衍了事。由于编者之前没有志书的编纂经验,资料又很有限,书稿中难免出现交叉重复、体例文风、数据有误等问题,该书的初审工作难度较大,历时三个多月才得以完成。其间,马部长多次来电催促,对进度不甚满意,但将社内三审完成后的稿件交付后,却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在随后的多次校改过程中,合作十分愉快。

 全程操作的图书,不但要审稿,还要参与封面、版式设计工作。大华山镇作为平谷大桃发祥地,有“京东大桃第一镇”之美誉,“大桃”这个要素一定要利用起来。经过多次与作者、设计人员的沟通,最终形成了封面、封底采用压凹桃枝图形,书眉采用大桃图形的设计样。

 该书最终于2011年12月正式出版,2012年2月17日举行了首发式。

 镇志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项目,但是每部书稿都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大华山镇志》的出版,让主编王进才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为家乡老百姓做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情!”也让我觉得:“为一方出志,成一方民愿”。

2015-12-25

上一篇:

下一篇:

为一方出志,成一方民愿

添加时间:

fzph.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