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宏



 还记得十二年前七月初的一天,我来到社科院12层,下了电梯,右拐,便是方志出版社的办公区,我怯生生地问社长办公室在哪儿,然后心情忐忑地敲门,这一敲就敲进了方志出版社的大门。这个情景恍若昨日,现在遇见新入社的同事,看到他们的模样,仍想到十二年前的那一幕。

 进社后,就在李沛老师手下当学徒,这一当就是十二年,从奔三十到四十出头,跟李沛老师学做人、学做事。当时,出版社只有一个编辑部,五个在职编辑,全社加领导也只有十三个人,我心里默念,这不就是十三太保嘛。十二年来,当年的同事有的退休了,有的调走了,同时,出版社也陆续增添了更多的新鲜血液,队伍越来越壮大。这十二年,出版社的社长换了三任,出版社的地址也从社科院搬到夕照寺,再搬到国家方志馆。人员进进出出,社长换了又换,地址三次变更,但是出版社出书范围始终未变,仍然以地方志、年鉴和其他地情资料为主,服务宗旨始终未变,仍然是服务和服从于繁荣、发展地方志文化这个大局。就我个人而言,十二年来,始终如一地在史志编辑部做编辑,无论外面大环境怎么变,出版社小环境怎么变,这一点始终未变,颇有点“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感觉。

 十二年来,参与编辑的《清代全史》,于2008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并被列入“十一五”重点图书工程项目;编辑的《哈尔滨犹太侨民史》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一五”重点图书工程项目;参与编辑的《广东省志》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十二五”重点图书工程项目。在审稿过程中,让我受益最大的书是民国版《福建通志》,这部书共有900多万字,通过对这部书的审读,我大体了解了古籍整理中的一些规范,对文言文的点校方法有了一些体会,编完这部书,我对旧志整理类的图书心里就有点底了。我印象比较深的志书是《昌都地区志》,这本书是西藏昌都地区第一部志书,由昌都地区的副秘书长土呷组织并主编而成,主编虽然是藏族人,但汉文功底很好,全书文字质朴流畅,内容翔实客观,记述了很多昌都藏族人的风情民俗和宗教知识,观点正确,尺度把握得也很好,十年过去了,这本书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二年,从青年到步入中年,出版社变了模样,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陪伴出版社经历了曲折,也记录了我成长的印记。感谢社庆二十周年,让我想到过去的点点滴滴,希望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配得上这个逐渐变得更好、更大、更强的出版社。


2015-12-25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在方志出版社的十二年

添加时间:

fzph.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