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方志文化自信

添加时间:    2017-12-25

 

论方志文化自信

 

 

 

 

 

 

 

冀祥德  宋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方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仅在璀璨的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而且在世界文化中也占据独特位置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提升到同等重要位置后学术界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研究成为热点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首次提出方志文化自信概念并就方志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何有方志文化自信何为方志文化自信何需方志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建立方志文化自信等问题作系统论述

 


刘玉宏副主任邱新立研究员于伟平编审和卫国研究员杨军仕副研究员刘永强副研究员程方勇副研究员周勇进副研究员陈旭处长对本文部分内容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冀祥德山东省青州市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司法制度学法律教育学近年从事方志学研究宋丽亚山西省晋城市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1


方志文化自信提出的背景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中华文明还是西方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以及文明的影响力扩张力号召力都与国家的国力民族的强弱息息相关。“每一次文化自信的提振都伴随着国家的强盛。”汉唐盛世国家统一民族融和中华文化自信呈现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引领世界文化发展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西方文明成为主导文明欧美人普遍认为西方的普照全球西方标准成为普世标准而中华民族则国力衰退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小落后挨打的历史动摇了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虽然现代新儒家如梁启超梁漱溟等无论出于他觉还是自觉”,对中华文化持肯定态度认为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苏但是全盘西化论”、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潮在部分国人中间滋生蔓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近年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认可度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的提出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更加频繁文化的作用日益凸现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硬实力不对称在世界范围内中华文化话语权还有待加强在新的世界形势与国际背景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的提出是必然要求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方志文化自信的提出当是时代的必然

文化自信的提出

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党中央从对世情国情党情和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把握中不断深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提出了文化自信”,这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011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次明确要求要培养高度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王静:《试论文化自信的四维根基》,《天府新论》2012年第

张杰客:《文化自信生成于中国近代哲学视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25日第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人民日报》2011日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文化问题多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刻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重要意义形成了重要的思想成果———文化自信凸显了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20142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1015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1220在和澳门大学学生座谈时提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201617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8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号召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之后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正式将文化自信提升到与三个自信同等重要的位置。201726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再次明确了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笃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又一理论创新成果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1026日第

曲青山:《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

③《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26日第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1015,《人民日报》20151015日第

杜小杜:《(我在现场习近平给澳门学生讲文化课》(2),人民网2014122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17),《人民日报》201619日第

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人民日报》201630日第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人民日报》2016日第

 

方志文化自信的提出

地方志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在历经2000多年绵延不断的方志编修中培育形成的方志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独具特色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方志文化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文化的丰富滋养随着文化自信重大命题的提出方志文化自信命题的提出也是题中之义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是对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对方志学理论的又一次提升

一方面地方志海量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方志文化自信命题的提出提供基础载体据不完全统计仅宋元以来历代保存下来的旧志就有8000余种,10多万卷约占全国现存古籍的10,不仅是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旧志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新编地方志工作大规模开展以来全国首轮轮修志共出版三级地方志书8200余部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约万部地情书万余部等等形成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社会科学成果群这些文献忠实记录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新中国以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最宝贵的思想源泉和最直接的精神纽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优秀革命文化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英国学者伟烈亚力曾说

在中国出现的一系列地方志无论从它们的广度来看还是从它们的有系统的全面性方面来看都是任何国家的同类文献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方志文化自信是在强化中华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以地方志海量文献为物质保障以地方志文化的独特性为依据以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而提出的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28日第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方志通鉴》(),方志出版社,2010946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19日第

相关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201611月份对全国地方志系统工作进展情况的统计

⑤[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小组译:《中国科学技术史》(卷第分册),科学出版社,19764445

另一方面方志文化自信缺失是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首先作为用方志的大户———学者们对方志文化不自信梁启超直接指出方志中十之八九皆由地方官奉行故事开局众修位置冗员钞撮陈案殊不足以语于著作之林。”部分学者认为方志大半成于俗吏之手”,虽然不乏精品但是难登大雅之堂他们认为方志文化的价值在于:“又正以史文简略之故而吾侪所渴需之资料乃摧剥面无复遗尤幸有芜杂不整之方志保存所谓良史者所吐弃之原料于粪秽中供吾侪披沙拣金之凭借而各地方分化发展之迹及其比较明眼人遂可以从此中窥见信息。”可见学者们虽然重视方志的资料价值但是忽视其实用价值甚至低估了方志文化的价值作为编纂地方志的专业人士———方志人对方志文化也没有形成普遍的自信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方志文化自馁主要表现在对方志价值缺乏认同感和自豪感对方志事业缺乏信心与热爱对方志文化在文化强国的战略地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缺乏清醒认识或者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内在的强大的支撑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再次社会公众对方志的认识与了解更是与方志的社会功用价值不对称必须承认的是目前地方志尚未形成普遍的社会意识家喻户晓的公众意识社会公众对地方志缺乏认识对方志文化没有概念更不用提对方志文化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所以说方志文化自信的提出就是针对方志文化缺失”“不自信的存在有着尤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方志文化自信的基础

方志文化是指人们在方志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收获的总和所以方志文化自信必然有其坚实的生成基础方志文化自信必然根植于方志文化自身的特殊属性

方志文化的民族性

审视世界不同文明的源流演变只有中国建立了专门机构并以官修的方式志书的形式把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状况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来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亚力托在中国方志与西方史学的比较一文中说:‘自宋以来方志在形式上和内涵上的一致性是惊人的至于西方根本没有长期一致的文体即使一国中的一致性也没有,……而方志的形式则千年未变。’我们一直认为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个优良的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优良传统。”所以说方志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民族性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全集》(第十五卷),北京出版社,19994581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全集》(第十五卷),4581

冀祥德:《论依法治志》,《中国地方志》2016年第

仓修良:《编修方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个优良的传统》,《仓修良探方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3~84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方志文化民族性的突出表现就是其在世界舞台上的价值以美国为例其很早就意识到中国地方志的重要价值在民国时期就有目的的大量收集中国地方志国会图书馆1916年派施永格到中国大量收集中国旧方志,1928年设立东方部继续主动派人深入中国各地收藏中国旧方志美国对中国旧方志的收藏从最开始的收藏各省大行政区域的方志为主到慢慢开始收集小的行政区域的方志遍及各个省镇的方志仅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中国历代旧方志达4000多种哈佛大学燕京大学图书馆收藏3858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收藏5558犹他家谱学会图书馆收藏5193等等对于新方志美国也充分肯定其价值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郑炯文馆长曾这样介绍:“对于中国现在编修的各种新志特别是对一些小型志敞开收藏

不管什么志书都收’,‘见一本买一本不管它是什么内容’,不管是定稿还是未定稿都要注意收藏保存特别是未定稿很多是用金钱无法购买得到的。”可以说方志文化是典型的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是能够代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

方志文化的地域性

方志所记都有一定的空间位置明确的地域范围无论记事记人记物都离不开一方之地清嘉庆上海县志修例规定修志皆以地断以一地为限”。新方志编纂也大都恪守越境不书的原则正如仓修良所说:“地方性可以说是地方志主要的特征因为方志从他产生之日起就是以专门记载某一地区史实为职能的一种著作。”所以方志特定的记事空间范围决定了方志文化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中华民族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地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传统每个地区都有其特点有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开发时间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社会面貌等诸多不同方志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分门别类全面系统地加以记载从而反映这些不同葛剑雄在笕桥镇志·中对此有深刻的解读:“就宏观而言笕桥作为一个千年聚落又处于中国近千年来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不仅积累了大量地方史料还由境内的遗址遗物和口耳相传保留了很多未见于其他记载的资料”“就微观而言某些在全国全省全县未必能有详细记录的事物笕桥镇志却因其在本地所占的重要地位所起的关键作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而得到最大篇幅的记载留下最详尽的资料所以方志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地域性是方志文化的基本属性

方志文化的包容性

方志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常变常新梁启超指出方志内容门类之区分由繁而日趋于简其所叙述范围则由俭而日扩于丰方志进化之大凡也。”从体例体裁看方志由图经政记人物传风土记古迹



王晶晶:《60年来美国学者对中国旧方志整理研究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②《中国地方志专业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考察报告》,《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

丁剑:《再论志书的地方性》,《黑龙江史志》1987年第

仓修良:《方志学通论》,齐鲁书社,199078

丁剑:《再论志书的地方性》,《黑龙江史志》1987年第

笕桥镇志编纂委员会:《笕桥镇志》,中华书局,2016

梁启超:《说方志》,《梁启超全集》(第十四卷),北京出版社,19994279



谱牒文征七类分地记载之著作”,隋唐以后则糅合诸类斟酌损益以为体例也即到宋朝方志定型元明时期制定一统志凡例体例逐渐规范化清朝体例成熟

从内容上看方志从地理历史文学的交融逐渐到荟萃地理学考古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文艺学自然科学等各类学科知识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涵盖自然人文等百科各业,“纪地理则有沿革疆域面积分野纪政治则有建置职官兵备大事记纪经济则有户口田赋物产关税纪社会则有风俗方言寺观祥异纪文献则有人物艺文金石古迹方志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方志兼容适应规律也凸显了方志文化的兼容并蓄即包容性

方志文化能容纳吸收多元文化与区域内的农业文化商业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等单一文化相比较就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综合性的特点有学者指出方志文化就展现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和文化风貌和丰富地方文化及社会史的内涵方面任何其他文献都是无法与其比拟的可以说正是方志文化的包容性才使其不仅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独放异彩

方志文化的功能性

地方志编纂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方志有现实的实用价值,“故夫方志者非直一州一邑文献之寄而已民之荣瘁国之污隆于兹系焉方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积淀而成并突显出来的重要特点就是其功能性主要表现在其一历代方志学者编撰志书的目的就是经世致用”。东晋常璩在所撰的

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中指出:“夫书契有五善达道义章法式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能。”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序中说地方志书事关兴替理切安危”,明确编写元和郡县图志正是为皇帝便于周览全国形势以达到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的目的宋代郑兴裔为广陵志所写的序中直言:“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所以察民风验土俗使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甚重典也之后元清修一统志也是有其现实的功用为了达到上下相维以持一统”,突出地方志系于政而达之于政的特点自古到今地方志工作者编纂志书的目的突显了方志文化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价值

 


梁启超:《说方志》,《梁启超全集》(第十四卷),4278

顾颉刚:《中国地方志综录序》,《宝树园文存2,中华书局,2011184

梁耀武:《方志学研究中的规律认识》,《黑龙江史志》1998年第

张安东吕君丽:《中国方志文化论要》,《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

梁启超:《龙游县志序》,《梁启超全集》(第十四卷),4336

⑥(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九家旧晋书辑本),《二十五别史》,齐鲁书社,1999200

⑦(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序》,中华书局,1983

⑧(郑兴裔:《广陵志序》,《郑忠肃奏议遗集卷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217218

来新夏:《中国方志学理论的发展与现状》,《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


其二中外知名学者大规模使用方志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根据方志记载的植物分布及花开花落时间的变化研究中国历代气候变化的规律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提出方志时期14001900即利用数量众多的明清方志探讨明清两代500年间长江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情况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编著的肘后备急方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从而获得灵感提出了抗疟疾单体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据不完全统计从我国翻译海外汉学研究著作中60年来就有孔飞力等20多位美国学者出版了专著使用了旧志不含新志550余种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作为方志大用户”,成果丰硕影响力巨大他直接指出纵乐的困惑》《秩序的沦陷等书关注江南地区就是因为江南地区留有许多笔记和地方志日本学者利用方志进行科研的例子也是数不胜数由此可见方志文化的研究价值以及世界影响力

其三方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清初顾炎武就通过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的编写开辟了一条综合研究和利用地方志的道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方志在规划编制旅游开发环境治理人口控制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等各方面切实发挥了参谋”“资治的作用例如上海至新疆伊宁的312国道的线路走向是修志工作者从旧志古驿道的线路走向的信息中分析得出并被国家交通部门采纳的

黄山志1985年编纂完成在黄山申报并获准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主编刘秉生利用该志资料只用40天时间就完成了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蓝皮书使得黄山成了世界级知名度的风景名胜区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川县城重建阶段中国城市规划研究规划设计院通过北川县地方志办公室提供的乾隆石泉县志》、道光石泉县志》、民国北川县志和新编北川县志拟订北川新县城四个备选地址等等由此可见方志文化确实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方志文化的资料性

地方志是通过特定的体例体裁按照存真求实横排竖写述而不论详今略古详新略旧等编纂原则记载一定区域内的建置疆域自然环境历史沿革职官典制社会经济风土人情文化艺术政治军事等一方之百科全书”、“一方之通史”。正如陈桥驿先生所言,“方志的可贵在于资料方志的生命力也在于资料所以方志文化的第一属性就是其资料性它决定和影响方志文化的其它属性

首先方志文化的资料性体现在记述内容上。“他凡郡之所有事无巨细莫不皆

 



 

王晶晶:《60年来美国学者对中国旧方志整理研究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郑诗亮尹敏志:《上海书评卜正民谈哈佛中国史〉》,澎湃新闻网,201715http://wwwewil__1599785

梅森:《方志学简论》,黄山书社,199767

陈桥驿:《陈桥驿方志论文集序》,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志之为体当详于史司马光视地方志为博物之书”,在为河南志所写序言中说:“凡其废兴迁徙及宫室城郭坊市第舍县镇乡里山川津梁亭驿庙寺陵墓之名数与古先之遗迹人物之俊秀守令之良能花卉之殊优无不备载考诸韦记其详不啻十余倍开篇粲然如指诸掌真博物之书也。”其次方志文化的资料性体现在体例体裁的运用上录等体裁的综合运用,“实现了综析有度经纬分明首尾相顾多姿多彩的有序排列与合理交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志书内容即志书的资料凸显了方志文化资料性特征再次方志文化资料性的特征体现在志书的编纂原则上例如横排竖写原则即方志横排门类确保资料的广泛纵向记述确保各个历史时期资料的连续没有断线述而不论原则即寓观点于资料之中没有主观的评论判断确保资料的真实客观详今略古原则突出以当时人当地人而修当地的历史确保最大限度记录当下历史保存资料正是有了这种方志体裁及编纂原则才使各地在各个历史时期各方面的资料得以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

方志文化的权威性

志属信史。”方志学者调集数百家谱牒经极详慎之去取别择而得其经纬脉络……常人所不注意者字字皆呕心血铸成……征引之书不下四五百种,“其间一事一物皆酌考众书厘正讹谬然后落笔非常重视搜集史料辩证史料以确保志书资料的真实可信同时方志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识足以断凡例明足以决去取公足以绝请托以确保志书质量从而保证志书的可用性可信性方志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具有了权威性

 

①(黄仲昭:《邵武府志序》,《未轩文集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②(章学诚:《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842

③(司马光:《河南志序》,《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65,《四部丛刊初编》0841,商务印书馆影印,1926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中国方志通鉴》(),960

林天蔚:《地方文献论集下册南方出版社,2002943

⑥(章学诚:《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858

梁启超:《龙游县志序》,《梁启超全集》(第十四卷),4336

⑧(北宋赵抃:《成都古今集记序》,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21巴蜀书社,1992248

⑨(章学诚:《修志十议呈天门胡明府》,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注》,856


方志文化的权威性还表现在方志的官修传统志书的官书性质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大国运昌盛确立史志官修制度打开了官修志书的新局面宋代创置九域图志局,“命所在州郡编纂图经”,设立了中央地方志机构明清时期编修地方志逐渐形成制度朝廷多次颁布诏令对志书编修做出规定清雍正六年(1728),颁布修志上谕要求各省编修通志,“务期考据详明采摭精当既无阙略亦无冒滥以成完善之书书编好后报送一统志馆以便增辑成书民国时期虽然战乱不断但政府也多次颁布修志政令管理修志事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出台规范性文件公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发布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建立由党委领导政府主持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提出依法治志从而确保了地方志的权威性志书的权威性决定了其可以作为评判历史事件的依据可以帮助重现历史确定位置划定标识体现了方志文化证据性的特征可以说方志文化的功能性源于其权威性正因为此方志文化有了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价值和功能

民族性地域性包容性功能性资料性权威性彼此交融相互作用形成了方志文化自身的特殊属性和独特魅力成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料宝库知识宝库智慧宝库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最灿烂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瑰宝成为方志文化自信的基础


方志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方志文化自信就是方志文化主体对方志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方志文化价值意义的充分肯定对方志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方志文化建设的勇敢担当对方志文化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自信提供最基础最深厚最广泛的滋养

方志文化自信的宏观内涵

从宏观来讲方志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对方志文化价值层面所拥有力量的坚强信心和充分肯定对方志文化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还专门就加强修史修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近两年来对地方志工作作了三次重要批示其中

 

 



 

①《世宗宪皇帝实录雍正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上谕,《清世宗实录75,雍正六年十一月甲戌中华书局,1985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红旗文稿》2010年第16

习近平总书记201425日视察首都博物馆时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将史志编修工作提升至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201530日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协调各地党史军史档案政协文史资料地方志社科院高校等部门和机构的力量扶持民间研究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际等领域对抗战进行系统研究”,要求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在抗战研究上发挥应有作用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明确了新时期地方志事业的定位;“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明确了当代地方志工作者的定位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接见全国地方志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两次作出重要批示。201612王勇国务委员出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中央领导同志如此密集地就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发表重要讲话足见党和国家对方志文化地位的高度认识对方志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20152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规划纲要》,准确把握方志文化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地方志事业发展明确提出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充分肯定了方志文化功能。2016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强修史修志”,将地方志工作全面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工作任务肯定了方志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作用。20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做好地方史志编纂工作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正确反映中华民族文明史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将地方志工作纳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再次肯定了方志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把握了方志文化发展道路。201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强调加强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修加强地方史编写和边疆历史地理研究完成省县三级地方志书出版工作开展旧志整理和部分有条件的镇志村志编纂”,将地方志工作纳入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之中肯定方志文化在我国文化建设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一系列中央重要文件的出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对于方志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清醒认识从国家层面凸显了方志文化自信

方志文化自信的中观内涵

从中观来讲方志文化自信是包括全国地方志系统在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方志文化发自内心的尊敬认同信任和坚守其一方志系统对自身文化的价值取向认同和职业认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具体表现为一是方志系统对自身文化所形成的共识在自身文化发展过程中了解自身文化的特性熟悉发展的历史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发展规律对自身生命力充满信心对自身文化未来发展有放眼世界的自信担当和追求在与其他文化相比较的过程中既不夜郎自大不可一世也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理解并认同方志文化的深刻内涵把握方志文化的独特性明确方志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功能尤其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价值

 

刘延东副总理2014月与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部分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参见中国地方志》2014年第);11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上报的当前全国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发展情况报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住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好形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地方志事业迈上新台阶;2015月又就编制规划纲要作出重要批示;201512月在接见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地方志工作和地方志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参见中国地方志》2016年第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



二是方志系统对方志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当前地方志正在从一本书向志十业并举转型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的转型从依法修志向依法治志转型明确地方志事业发展前景以及地方志事业在国家文化强国建设战略中的特殊位置对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对地方志有高度的职业价值认同职业价值自信

其二其他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方志文化的高度认同以及积极态度对方志文化功能的认可信赖等具体表现为一是对方志文化的正确认识方志文化延绵数千年不仅有志书年鉴等海量物质成果有法规准则条例等制度成果还有在数千年修志过程形成的秉笔直书经世致用务实奉献改革创新团结协作等精神成果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有着当代价值和恒久魅力二是对方志文化存史资政教化功能的高度认可因为方志文化与生俱来的资料性地域性功能型权威性使方志文化的价值功能不仅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在世界文化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方志文化功能价值的特点主要有适用范围广有助于决策研究兴利教育发展经济等等适用群体多各行各业无所不包社会经济效益高影响大所以这就是对方志文化功能价值有一种充满依赖感的尊奉坚守和虔诚”。

方志文化自信的微观内涵

从微观来讲方志文化自信是包括方志人在内的每一个社会个体对方志文化价值的认同是个人在方志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其一方志人对自身文化的身份认同和方志文化建设的勇敢担当具体表现为一是方志人在地方志事业上认同自我发展自我繁荣自我方志人作为方志文化的主要建设者创造者传承人和记录者明确自身定位坚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将方志事业发展方志文化建设与个人价值取向有机融合将文化自信方志文化自信与自我身份认同有机融合将方志文化发展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文化强国建设与个人自身发展有机融合二是方志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种主体性心态的自然呈现方志人在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过程中主动担当积极探索有所作为在不被人关注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甘于奉献锲而不舍笔耕不辍在遇到挫折时勇于承担积极寻求破解难题方案,“把纂修方志作为见用于时实现自己理想的有为之事即使身处逆境或面对艰难困苦坚持修志不倦甚至奉献毕生精力

其二其他社会个体社会公众对方志文化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诉求具体表现为一是形成普遍的社会意识和家喻户晓的公众意识志书不能束之高阁”,方志文化也不能成为精英文化”。方志文化的特性决定了方志文化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是能被社会公众所认识所了解所使用从而进一步推进方志文化成为潜在的方志人二是主动在方志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方志文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可谓是中华文化中最有潜在群众基础的文化方志文化的特性尤其是方志文化的资料性地域性功能性和权威性决定了每一个人都能在方志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冀祥德:《论依法治志》,《中国地方志》2016年第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16年第

张安东吕君丽:《中国方志文化论要》,《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


 

建立方志文化自信的价值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大背景下提出建立方志文化自信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对方志文化确信和肯定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

方志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博大精深的方志文化以其独特的资源性功能性权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动力正如马光祖所说:“忠孝节义表人材也版籍登耗考民力也甲兵坚瑕讨军实也政教修废察吏治也古今是非得失之迹垂劝鉴也夫如是然后有补于世。”要实现方志文化的价值就应有足够的方志文化自信为其提供思想价值资源和心理依托”,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方志文化的基本属性是地域性可以说方志文化来源于地域文化又滋养了地域文化打造属于一方水土的专有记忆宋代陆游在嘉泰会稽志中写到,“今天下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明确指出编修志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乡邦人士爱乡的热情今天绍兴人读会稽志》,自豪感油然而生方志文化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爱乡爱国热情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所以说方志文化凝聚了实现中国梦的人才力量方志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蕴含着方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方志文化自信为方志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养料赋予其勃勃生机所以说方志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方志文化自信致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早已吹响方志文化以其独特性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方志文化自信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其一有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有助于应对世界多元文化冲突与碰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突出道德价值作用而方志文化作为伦理政治型文化”,几千年的方志文化发展史强调的就是血缘亲情人伦关系忠君爱国人际和谐仁政德政以礼治国道德修身奉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理想

 


马光祖:《景定建康志序》,《宋元方志丛刊第二册中华书局,19901315

陆游:《嘉泰会稽志序》,《宋元方志丛刊第七册中华书局,1990671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18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186


方志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方志文化自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力量

其二有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方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上有天然优势方志文化自信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基础

其三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主要通过走出去展示中国理念传播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来形成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最有民族性的方志文化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播中华文化基因展现全新的中国可以为世界文化注入新的理念新的血液这必然要求建立方志文化自信增强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

方志文化自信引领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然要求地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全面升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自觉引领行动的主动方志文化自信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的巨大精神动力事业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只有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方志文化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作为例如各级党委政府只有建立方志文化自信才能主动落实一纳入八到位”,即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才能抓住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牛鼻子”,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地方志系统只有建立方志文化自信才能把握住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文化命脉进一步深入挖掘方志文化价值内涵阐发方志文化精髓激发方志文化的升级与活力主动推进地方志从一项工作向一项事业转型升级才能主动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合力把国家文化战略中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变为现实在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实现地方志事业的价值方志人只有建立方志文化自信才能激发对方志事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推进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自我价值主动性也才能在实践中克服得了困难耐得住寂寞能以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干劲投入地方志工作

 


张安东吕君丽:《中国方志文化论要》,《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1015),《人民日报》20151015日第



方志文化自信建立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方志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探究方志文化自信建立的路径就成为迫切的时代课题总体来说要探寻方志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源流遵循文化自信生成的基本规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实现从主观和客观方面以规划设计

方志文化自信的建立源于对方志文化的深刻认知

文化自信的发生源于对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当代文化未来文化的认知和把握缺乏对于自身文化的历史洞察现实认同与未来憧憬文化自信无从发生文化认知是文化自信发生的前提。”方志文化自信建立的前提就是方志文化自信主体立足历史与现实厘清方志文化的根源明晰方志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方志文化时代内涵尤其是要充分认识方志文化特性把握方志文化发展规律明确方志文化发展目标以及坚定方志文化自信目标实现等通过这一认知过程方志文化自信主体才能形成对方志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形成方志文化自信

方志文化自信的建立需要对方志文化发展的科学把握

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方志文化大繁荣的根本是方志文化自信主体培养高度方志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主心骨与指南针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才能戒除方志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方志文化正确认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方志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政治理论保证另一方面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对传统方志文化不忘本要取其精华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对外来文化要兼容并蓄既要广泛吸纳有益滋养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也要包容文化差异更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坚决抵制糟粕

方志文化自信的建立根植方志事业的转型升级

方志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来自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方志文化自信来源于方志文化又推进方志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所以方志文化自信的大本大就是方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方志文化的载体———方志事业的科学全面发展地方志事业虽然处在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但是不得不承认其硬实力还是不够其所承载的方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实力及影响相比还未达到所应有的高度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任重道远要通过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提升方志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提高方志文化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增强方志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而建立方志文化自信

 



 

黄晓波:《论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

刘芳:《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理论学刊》2012年第


方志文化自信的建立依赖方志文化的传播影响

方志文化自信的构建不仅仅是建立在对方志文化的认知还有经过比较反思批判认同等一系列过程才逐步形成的换句话说没有宣传难以形成方志文化认知没有交流难以形成科学的方志文化认知一方面要加强中华民族几千多年来方志文化历史与优秀方志文化成果的宣传教育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地方志成果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推动城乡方志文化建设培育地方历史记忆引导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方志了解方志从而建立方志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加强方志文化对外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畅通交流渠道拓展交流范围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展示方志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永恒魅力增强方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方志话语体系扩大方志文化话语权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建立理性健康的方志文化自信


结语

编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方志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不仅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还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源成为国外了解中国国情地情的切入点不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而且在世界文化之林也占有独特位置和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影响力方志文化自信也因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有了建立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带来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全球化后方志文化走出去已经势在必行正如鲁迅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过程中方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独特最有价值的代表应该也必须有所作为方志文化要发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引领作用当好领头羊率先走向世界舞台要凝聚方志力量讲好方志故事让更多体现方志文化特色具有竞争力的方志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凸显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方志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之后方志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最有根基最有借鉴意义的代表应该也必须勇敢担当方志文化要通过扎根中国传统文化融通各种资源构建有方志魅力中国魅力的文化话语体系要通过树立方志文化自信推广传播中国方志文化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当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现之后中国方志文化应当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责任编辑冷晓玲宿万涛

 



 

张安东吕君丽:《中国方志文化论要》,《巢湖学院学报》2009年第

鲁迅:《致陈烟桥》,《鲁迅全集13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1

 

 

版权所有© 2021 方志出版社主办

总编室:(010)87791540
京ICP备2021006438号

发行中心:(010)671105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九号(国家方志馆)4层
fzph.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