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法律视野下的十大社会热点问题2017》首发式在京举行

添加时间:    2018-01-30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法律视野下的十大社会热点问题2017》首发式在京举行


 

 

zxt_副本

会议现场

    2018127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法律视野下的十大社会热点问题2017》首发式在京举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中指办)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中指办副主任邱新立,方志出版社总编辑于伟平出席首发式。于伟平主持首发式活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公安、检察、法院、律师系统的专家学者,以及人民网、光明网、《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记者约50人参加。

 

本书主编冀祥德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中指办、方志出版社对各位专家、媒体朋友的莅临参会表示欢迎与感谢。他在介绍本项目创设动因时说,当初之所以设立这个项目,是为了履行自己的“四个职责”:一是为了履行法学研究生导师职责。他说,在2013年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进入地方志系统后,用在研究生培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秉持着培养优秀研究生的情怀,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上的兴趣,如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如何科学地引导研究生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认识与解决社会问题,真正培养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用的法律人才。为此,他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双一流”研究型文科人才的新定位,提出并尝试“课题教学法”,通过课题研究方式培养指导研究生,同时,挑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还能给研究生创造一个成果发表平台。二是履行作为法学研究者的职责。在地方志系统工作时间越长,不由地离法学研究领域越远,纵观近些年的个人研究成果发现,法学研究成果呈递减趋势,而方志学研究成果开始出现并呈递增趋势。为了保持对法学研究的状态,不忘法学初心,牢记依法治国使命,每年就必须研究一些课题,撰写一些学术成果并发表。在地方志工作这几年,继续保持着每年出版一部著作、发表数篇论文。三是履行作为方志出版社社长的职责。担任方志出版社社长后,组建了法治编辑部,现已形成由一名法学博士后担任编辑部负责人、多名法学专业硕士毕业并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专业编辑组成的专业编辑团队。在以出版志鉴为主业的专业出版机构中,建立法治编辑部主要是为出版社打开一扇窗,实现“志书精品、社科奇葩”的出版定位。通过本书的编撰,也是向媒体、向社会各界传达方志出版社有能力出版法学著作,而且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期打造一个法学专业出版平台,为法治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四是履行中国公民职责。作为一名关心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公民,应该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和为法治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职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时期。到2050年,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此,我们每个公民不仅应当期盼,也应当积极参与。只有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系统都能助推国家法治建设,不断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邱新立在致辞中对专家以及媒体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新书出版发行表示祝贺。他说,冀祥德秘书长到地方志系统后,站在全国地方志事业的中心,提出了全国地方志“十大工程”等一系列新思路、新规划,以及“依法治志”“转型升级”“方志文化自信”等具有标识性、创新性的概念,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全国地方志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得到了全国地方系统的高度肯定和一致赞扬。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冀祥德秘书长不忘法律人的初心,在带领全国方志人开疆辟土的繁忙工作之外,还继续投身法治建设,这值得全体方志人学习,学习他的拼搏进取精神来推动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同时,邱新立指出,这些年法学发展与地方志也不断结合,联系愈加紧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举国大事,法治进程中也有很多重要成就,时代发展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这是地方志需要记述的内容,也是每一位方志人的职责。

随后,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杂志社编辑李敏代表编撰团队发言。李敏对其撰写的聂树斌再审案进行介绍,并以“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为主题提出对该案再审的认识,聂树斌从一审到再审,历时20余年,20年里不论是民众还是司法机关对于法律的理解与认识都发生了改变。从民众角度来看,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明显提高,聂树斌母亲在二审后保持沉默的重要原因是不知悉自身的权利,不知悉司法审判也可能有冤假错案,而在复查时则能清楚表达自身的诉求。从司法机关的角度,司法公正与证据裁判的理念不断加强,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司法原则不断落实,聂树斌案从指令异地复查到再审中证据裁判规则的适用都秉持着这一理念,这是聂树斌沉冤得雪的重要原因。

在点评环节,与会专家先后对本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并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东评价指出,冀祥德教授在法学界成果突出,是他们这代人中出类拔萃的学者;到地方志机构后,很快把一个冷部门干得风生水起,而且还继续法学成果的高产。他主编的本书选取了发生在2017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范围上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在诉讼程序上包括一审、二审、再审和执行程序,每个案件都很有代表性。十大社会热点问题展现了我们国家现代社会生活的面貌,也展现了我们国家法治发展变化进步的历程。作为一家出版志鉴的专业机构,本书的出版是方志出版社对历史的一种记载,与出版社的定位不谋而合,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这样的图书规划项目应当坚持下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教授指出,《法律视野下的十大社会热点问题2017》出版发行可喜可贺:第一,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法治记述方法。第二,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研究生教学培养方法。引导、带领、指导硕士生、博士生进行案例研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视野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这是一项特别好的法学研究方法。过去我国的法学研究更多偏重理论的分析,最近几年案例研究的方法开始兴起,尤其是大数据时代对案例进行类型化研究是一项比较实用与突出的研究方法。第四,这还是一项特别好的法治理念普及方法。以法律人的视野或者思维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法治理念普及具有重要意义,一本书可能作用还有限,但随着项目的持续,这种效应就会逐渐放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诉讼法室主任徐卉研究员说,当初冀祥德研究员离开法学所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不舍得,他当时正处在法学成果的爆发期,把法学教育搞得热火朝天。他到地方志后,又让我们大开眼界,再次展现出他非凡的能力。《法律视野下的十大社会热点问题2017》一书所体现的,首先是一种社会法治史研究方法,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对热点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制度分析、社会分析;其次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它所体现的研究取向和研究路径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同时也是特别强调整体性、学科交叉性;最后,它还是一种高级的学术指导方法,对于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孙远教授认为,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作品,选取的十个问题名副其实是十大社会关注的问题,既搜集整理了社会各界的观点,也分析出作者自身的观点。本书兼具专业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照顾到普通读者的阅读观感。既有法学专业人士的理想分析,也有情感的观感分析。专业学者更多考虑到的是法律技术问题,而普通民众可能更关注自己的行为选择与风险。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每个民众的积极参与,希望本丛书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必将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有所裨益。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崔杨副院长认为,冀祥德教授具有高度的学术激情、社会责任感和担当,长期以来都对北京市政法系统贡献很大。《法律视野下的十大社会热点问题2017》的出版,既弘扬了法治精神,同时也对大众进行法治教育。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方洁主任首先感谢冀祥德教授一直以来对北京市乃至全国检察工作的大力支持。她认为,本书集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于一体,特别是在可读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对如何培养接地气的法科研究生以及推动指导法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法学会《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总编辑陈惊天在点评时说,认识一本书首先要了解一个人。冀祥德老师治学严谨、干事认真、要求严格,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在法学研究中注重实证研究,研究成果在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中有很大影响力。本书具有四个方面的价值:一是资料性价值,以真实案例为对象进行剖析;二是实务性价值,进行规范分析对实务有借鉴意义;三是理论性价值,有分析有讨论,兼具学术深度;四是普法性价值,普法不仅要使得民众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本书的分析说理比较明确。

与会专家还就《法律视野下的十大社会热点问题》丛书2018年卷的编撰提出祝愿、期待与建议。

(武斌、赵楚摄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张奇)

 


 

版权所有© 2021 方志出版社主办

总编室:(010)87791540
京ICP备2021006438号

发行中心:(010)671105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九号(国家方志馆)4层
fzph.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