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灾后重建的凯歌——汶川地震志卷九:《灾后重建志》

添加时间:    2017-06-08

200851214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灾区范围包括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7个县(市、区),城乡居民住房、部分城镇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企业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仅四川重灾地区,即有1000多万名临时安置群众需要住进永久性住房,300多万学生需要进入安全校舍学习,2000多户规模以上受损工业企业需要重建,37.2万名城镇新增失业人员需要就业,115万名失去土地和农业收入来源的农村劳动者需要安置。不仅如此,地震发生时,恰逢国际金融风暴袭来,震后恢复重建难度可想而知。但这一次,中国人民仅用三年便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

究竟怎么做到的?——近200万字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 ·灾后重建志》(上、下)给出了最权威、也最全面详尽的回答。

灾后重建志(上)2016lt灾后重建志(下)2016lt

2008919日,国务院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用3年左右的时间投资1万亿元完成川甘陕重灾地区51个县(市、区)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1万亿元的投入和各项支持政策,保证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进行,同时成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研究对口支援工作,做出了实施对口支援的重大决策,并迅速启动了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项目。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支援灾区恢复重建。

经过灾区省、对口支援省市、社会各界以及灾区群众的不懈努力,20095月,震损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9月,大部分学生进入永久性校舍学习;12月,农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2010510日,东汽德阳新基地竣工投产,当年实现产值200亿元,超过震前1倍;8月,灾区人民成功应对舟曲县城、绵竹市清平乡、都江堰市龙池镇、汶川县映秀镇的特大山洪泥石流,恢复重建的成果经受住了考验;9月,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基本完工;12月,19个对口援建省(市)大部分完成援建项目,并与受援县(市)签订长期合作协议。201121日,异地重建的北川新县城举行开城仪式,7397户北川居民入住新居;至5月,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灾区所有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项目占规划项目的95%,完成投资占规划总投资的95%,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1014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1231日,国务院同意撤销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至此,恢复重建工作全面结束。

3

院士、专家就北川新县城规划设计开展调研(住房城乡建设部 提供)

震后新建的绵竹市汉旺新镇布局(四川省委宣传部 提供)

1

重建后的都江堰安龙镇大乐小学(向力民 摄)

 

对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统揽全局,做出了搞好规划、制定条例、对口支援、科学重建、加大力度、巩固成果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指导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其中,机制创新是应对巨灾重建的必然选择,也是这次灾后重建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关键。中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建立了组织协调机制、灾区省负总责机制、对口支援机制、社会帮扶机制、监督检查机制、 群众参与机制、政策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建材保障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各种力量,使其成为化危为机、重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

2

▲ 重建后的绵竹市年画村(四川省委宣传部 提供)

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经过灾区群众的不懈努力,灾区重建工作顺利完成,而且在城镇建设的规划设计方面也更科学、合理。汶川县水磨镇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汉旺新镇充分利用新镇区内5条流淌的水系创造出川流相间、高山相望、自然相融的生态城镇格局。绵竹市孝德镇苏州水街宽檐白墙黑瓦,错落有致,仿佛江南画卷。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与高山生态移民迁建、危房改造工程建设结合,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街区景点设计注重“修旧如旧”,重现历史。水利工程设计注重利用自然力。交通工程设计注重节约耕地,严防次生灾害,注重避让保护动物的繁殖和迁徙通道。铁路公路项目设计施工大量采用高架、隧道和桥梁,避险和节地有机结合,使“生命线”成为畅通线……重建后的城镇、农村基础设施和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基础设施及防灾减灾设施在质量和功能方面大幅提升,奠定了灾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跨越发展的雄厚物质基础。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恢复重建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广大援建者顽强拼搏,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城乡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000多万群众入住新房,300多万学生搬进新校园,5000多家企业建成投产,城乡就业妥善解决。

“三年重建真如铁,而今迈步大跨越。”如今,汶川地震灾区已然迈上更高水平发展的康庄大道,成为城乡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典样板,为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探索了新路。到2010年年底,四川省6个重灾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是震前2007年的1.69倍;工业利税由2007年的528亿元提高到 2010年的1079亿元,翻了一番。甘肃省8个重灾县(区)农业生产总产值是震前2007年的1.4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震前2007年的1.38 倍。陕西省4个重灾县(区)农业生产总产值是震前2007年的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震前2007年的1.9倍,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超过震前。

为真实、全面记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灾后重建历程,本卷按照“稳步前行,循序渐进,不走回头路”的总体工作要求,根据灾后重建的实际,采取边恢复重建,边收集资料,边整理资料长编,边编写初稿,边修改完善,边分纂、总纂成书的编纂工作模式,协调组织全卷编纂人员勠力同心,辛勤笔耕,四易寒暑,整理了3000万字的资料长编,搜集了数千幅照片。在资料长编的基础上,组织撰写初稿,经过多次征求意见、修改、统稿、评议,最终形成送审稿。结合恢复重建工作实际,本卷根据“科学分类与现代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志书设计原则,以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0个专项规划为篇目框架基础,按照以事类立目为主、 援建主体立目为辅的原则谋篇布局,终成可以完整呈现灾后重建过程的鸿篇巨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翻阅《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卷九《灾后重建志》(上、下)。

 


版权所有© 2021 方志出版社主办

总编室:(010)87791540
京ICP备2021006438号

发行中心:(010)671105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东里九号(国家方志馆)4层
fzph.cssn.cn